中医是怎么认识癫痫的?

中医诊断癫病-中医检查癫痫发作

癫痫,中医又称癫疾、痫 证。癫疾 之名始于《内经》。《素问·奇 病论》云:“人生而有 病癫疾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癫疾也。”明确指出了先天因素在本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诸病源候论·癫狂侯)对本病的临床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癫者,卒发仆也,口吐诞沫、口涡目急、手足缭戾、无所觉知、良久乃苏。”《济生方·癫痫论洽》对痫症按五脏分类,指出:“此五痫应乎五畜,五畜应乎五脏者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痫》中指出:“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对痰浊与病症的发病关系进行了探讨。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对癫痫痈症的主要症状、发病过程和起病突然,具有反复性等特点,都作了较详细的说明。程国彭在《医学心悟·癫狂瘸》中指出:“经云重阴为痛,重阳为狂,而瘸证则痰涎聚于经络也。”虞抟在(医学正传·癫狂瘸证)中指出:“痫病主乎痰,固火动之所作也,治法,痫宜乎吐……。”李用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证治汇补·痫病》中指出了阴痫、阳痫的分证方法,并提出了治则:“阳痈痰热客于心胃,闻惊而作,若痰热甚者,虽不闻惊亦作也,宜用寒凉。阴痫本乎痰热,因用寒凉太过,损伤脾胃变而成阴,法当燥湿温补祛痰。”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辨证重在进行惊、风、痰、瘀等病理因素的辨别,临床应根据病史、发作诱因及症状表现综合分析。治疗以豁痰化瘀、镇惊熄风为主。惊痫者治宜镇惊安神,风痫者治宜熄风定痫,痰痫者宜涤痰开窍,瘀痫者治宜活血通窍。若虚中夹实,则攻补兼施。

 1.惊痫

 证候:起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惊叫,吐舌、急啼,神志恍惚,面色时红时白,惊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四肢抽搐,夜卧不宁,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指纹色青。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镇惊丸加减。

 2.风痫

 证候:发作时突然仆倒,神志丧失,颈项及全身强直,继而抽搐,两目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色青,舌苔白,脉弦滑。

 治法:熄风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

 3.痰痫

 证候:发作时痰涎壅盛,喉间痰鸣,神志恍惚,状如痴呆,或为失神,瞪目直视,或仆倒于地,手足抽搐不甚明显,肢体麻木、疼痛,骤发骤止,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4.瘀血痫

 证候:常有产伤史,发作时头晕眩仆,神识不清,单侧或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及动态较为固定,头痛,消瘦,大便干结如硬羊屎,舌红少苔或见瘀点,脉涩,指纹沉滞。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熄风。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5.脾虚痰盛

 证候:癫痫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时作眩晕,食欲欠佳,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软。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6.脾肾两虚

 证候:发病年久,屡发不止,瘛抖动,时有眩晕,智力迟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睡眠不宁,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脾肾。

 方药:河车八味丸加减。

中医的癫和痫分别指什么

痫病系指脏腑受伤,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所致,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

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

性疾病。又有“痫证”、“癫痫”、“羊痫风”之称。

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青壮年多见,近年来少年发病者有增加趋势。

癫病以精神失常为其各证候的共有特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喃喃自喜,不知秽洁,不知羞耻为特征。发病一般较慢,部分患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常伴有失眠、纳差、便秘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