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癫痫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害的我工作 感情 友情 全都不顺 祈求我能遇到一位真正的医生给我用心看

北京天坛医院癫科专家表-天坛医院医生说癫痫

经咨询北京天坛医院癫痫科专家,给出三点建议:

1. 看病应该到正规医院找正规医生,增减药物听医生的

2. 要了解说明书上罗列的副作用,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3. 大部分副作用轻微、持续时间不长,不要随意停减药;

癫痫管理好,少发作、不发作。不影响工作,感情,友情,可以谈恋爱可以结婚。

综上所述,我把具体内容在拓展,拓展。

1.?到正规医院,用正规药物

用药出现副作用的时候,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或到医院就诊;有发热、腹泻、咳喘等常见病时,不能停用抗癫痫药,一定要告诉其他医生,你是癫痫患者,并且在服用什么抗癫痫药,医生会考虑如何处方其他药物;如果自己服用其他药物,一定要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标有癫痫禁用或慎用者应避免;

2.?自己听话,家属上心

部分癫痫患者,因为长期的发作,很容易出现精神方面的障碍,比如抑郁、焦虑、失眠等,在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处理。

家属要观察患者的认知功能、发育及心理情绪变化,进行智力、注意力测试、及时进行干预,最好能有经常沟通的医生。

3. 用互联网,自我管理

患者不是医疗专业人员,往往不能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即使提醒了很多遍患者仍旧记不住,主要原因有:1. 注意事项太多,没有医学基础的普通人记不牢;2. 难以分辨坊间流传的谣言,盲目使用偏方;3. 患者就诊不便,也有羞于看病的心理。

鉴于以上情况,我支持患者用手机进行自我管理,在家就能联系医生。

北京市权威的癫痫病治疗专家?

癫痫是神经科疾病。

1. 王玉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

北京市癫痫诊疗中心主任

建立了多项国家级的癫痫诊疗技术规范,主导建立了我国的癫痫中心分级标准

2. 姜玉武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学系主任

国际抗癫痫联盟遗传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科神经学会特邀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

3. 王群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癫痫科主任。北京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海聚工程)及北京市特聘专家。

天坛医院的科室介绍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拥有悠久的历史,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神经外科培养了王忠诚院士、赵雅度教授、罗世祺教授、赵继宗教授、张俊廷主任医师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科室也由最初的3个临床专业组,逐步扩展为13个,400张床位。神经外科中心现有医师123名,59%的人员具有高级职称,64%的人员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9名,博士后流动站1个,培养博士后14名,博士研究生37名,硕士研究生118名。护士146名,其中60%具有专科以上学历。8名北京市科技新星正在进行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充足的人力资源、精湛的技术水平、厚重的科室文化为神经外科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每年平均开展各项高、精、尖手术7000余例,为大量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挽救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脑干占位病变、脊髓内肿瘤、脑血管疾病、颅底肿瘤、丘脑胶质瘤等手术治疗居国际领先地位。小儿颅内肿瘤、颅内肿瘤、脊柱脊髓肿瘤、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居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广泛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上,率先建立起了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其水平居国际领先。导航手术、内窥镜辅助手术、立体定向及深部微电极刺激治疗、癫痫的手术治疗居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脑肿瘤手术亡率1.04%;脑干手术亡率1.2%;动脉瘤亡率1%以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皮肤科拥有一支医术精湛、医德医风端正的队伍,宽敞舒适的就诊环境,丰富多彩的治疗检查手段。全科共8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护师2人,技术员1人。负责日常门诊、院内外会诊、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和口腔学系的教学工作,并参与临床科研、健康宣教工作。

科室对皮肤科常见病如带状疱疹、痤疮、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湿疹、白癜风、足甲癣等有独到的治疗方法。依托天坛医院强大的神经学科优势,对皮肤神经感觉异常引起的皮肤病及带状疱疹神经痛有多项检查治疗措施。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建设最为齐全的学科之一,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在院所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科带头人王拥军教授的带领下,借助我院强大的神经外科、神经放射和神经介入等科室优势,重新整合医疗资源,加强医疗、科研、教学、防控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神经病学中心之一。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共拥有230张病床,日门(急)诊量达800余人次,设有5个病区、1个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常年担负大量的北京市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工作及全国范围内神经科疑难重症的会诊及诊治任务。

进入“十五”期间,神经内科注重人才梯队的构建,逐渐培养出一批有海外经历和高学历、临床科研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和业务骨干,为这个学科注入了活力和后劲。在脑血管病、神经感染与免疫、周围神经与肌肉病、癫痫、运动障碍疾病等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方面形成了国内一流的团队。神经内科不仅拥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还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全科共有医疗科研及技术人员192人,其中36人具有博士学历,有12人具有硕士学历。教授(或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者)11人,副教授(或副高专业技术职务者)29人;学科人才队伍年轻化,以中青年为主。在这支团队中,每个人在注重临床的同时,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临床与科研结合的明显的学院派特色。

神经内科是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的博士点和硕士点,2003年增设为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进修基地,北京市卫生局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单位,常年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包括七年制)、口腔系、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清华大学医学部的本科生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神经病学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共培养博士后7名、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89名、培养住院医师80余人、进修医生800余人。并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学习班32次,培训学员共计约2万余人次。他们活跃在全国不同的医疗岗位,成为我国神经病学的骨干力量。承担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共20余项。市局级课题30余项,在研课题经费累计达5000余万元。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主编或副主编)20余部。

天坛医院神经科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神经科试验基地,共有60余人获得国内外GCP资质认证,承担国际临床试验研究10余项,国内临床试验研究30余项。

2001年受北京市科委资助,组建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国际标准化卒中单元,相关的出版物《BNC脑血管病治疗指南》、《卒中单元》等已相继发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家级多项课题已将卒中单元计划位列其中,陆续接待全国各级医院参观学习百余人次,影响波及全国。同年,天坛医院以神经内科为基础,整合了神经影像、神经介入、血管超声、急诊科等多学科资源,率先在国内成立了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心。3年多来重点进行了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及其相关研究,并已达到国际同步或领先水平.2004年,在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的平台上,以国家科技部“十五”的支持下,成立了多学科、系统的急性脑血管病抢救绿色通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科学成果。其它特色诊疗中心还包括北京市癫痫中心、北京市脑血管病康复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会诊中心、北京市神经变诊疗中心等。同时相继组建并逐步完善了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周围神经病及肌病、癫痫、神经精神、神经康复、头面痛、帕金森氏病与运动障碍、认知障碍、遗传代谢病、神经重症监护、睡眠障碍等12个专业组,并以各专业组为基础,大力发展相关的科研基础实验室工作,部分实验室如脑血管病实验室、神经免疫实验室、临床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神经康复室、神经心理实验室、临床电生理实验室等均已初具规模,为科室的正规化、科学化发展奠定了良性运行的框架与机制。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已经成为一个国内领先、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 1、人员结构

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现有工作人员61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技师6人、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主管技师23人,住院医、技师等30人。

2、业务范围

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本着“服务患者、服务临床”的宗旨,面向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提供多达三百余项检测服务,主要包括:

1)临检: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脑脊液常规、胸腹水常规等;

2)血液:凝血象、DIC过筛、血栓弹力图分析、血小板功能检测等;

3)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肌酶等、血清蛋白电泳等;

4)感染免疫:甲肝、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囊虫等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5)内分泌激素:脑垂体激素、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检测等;

6)特殊蛋白:肿瘤标志物检测、特种蛋白检测、自身抗体检测、产前筛查(唐氏综合症)等;

7)微生物:血、尿、便、分泌物、脑脊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等;

8)特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HLA-B27检测、脑脊液蛋白电泳、过敏原筛查等;

9)脱落细胞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LCT)、羊水分析等;

10)分子诊断:乙肝DNA、丙肝RNA检测、HPV-DNA分型、原位杂交(FISH)、细胞色素P450耐药基因检测等。

3、科室特色

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是集临床检验、健康普查、健康咨询、高危人群预警、预防医学、科研开发、教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实验诊断中心,是以“个体化诊断”为目标的不断开拓的临床实验室,是全国第一批、北京市第一家通过ISO 15189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认可的实验室。

自2002年开始试运行ISO 17025 质量体系、2004年转版到 ISO 15189质量体系以来,检验科通过质量体系的认可过程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通过认可的实验室项目的检测结果被117个国际组织和国家承认。同时,检验科还积极参与糖化血红蛋白、自身抗体检测和部分生化项目的国际比对,均成绩合格。2006年,检验科成为北京市“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北京市艾滋病监测哨点、北京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禽流感网络实验室,承担艾滋病病毒、禽流感、新流感病毒的初筛任务。

检验科拥有大型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分析干细胞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沉渣流式分析仪、全自动血凝检测系统、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和全自动酶标系统等设备,同时检验科引进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设备: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成像系统、基因芯片仪、悬浮微阵列检测仪、荧光定量实时在线核酸扩增仪、蛋白芯片检测仪、芯片点样仪,细胞培养系统等,结合LIS系统形成了完备的临床检测平台、临床蛋白质评价平台、分子诊断平台、细胞分析平台,为个体化诊断、进而为个体化医疗提供了设施完备、检测项目齐全的检测和评价平台。因此检验科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多项目的检测服务的同时,还构建了共享型的转化医学体系:代谢组学平台、基因检测平台、细胞培养和检测平台、原位杂交平台、芯片研究平台和样品库平台,给临床科研提供了舞台。此外,还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课题在内的院外、院内多项科研课题研究,也具备了应对严重生物性灾害的应急能力。在SARS、禽流感、甲型流感等流行病肆虐时,我科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第一线的检测任务,得到市卫生局、市委以及的嘉奖和鼓励。在SARS时,为我们的报告题词,使我们深受鼓舞。

北京天坛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内设“实验诊断学”、“临床免疫学”教研室,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的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专业学生的实验诊断学、临床免疫学教学任务。同时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办公室所在地,检验科每年都承担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继续教育项目,形式包括学术论坛、网上授课等,参加检验科承办的继续教育项目的人次数已经近万。

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是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办公室所在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至今已经培养博士十余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上百篇,其中SCI收录多篇;主编《临床蛋白电泳》、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免疫学》等书籍十余部。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在医、教、研、防各方面不断取得成绩,已经在同行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打开了知名度,树立了品牌,成为国内知名的临床医学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是国内著名的以神经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医院,麻醉科始建于1982年,先后由王恩真教授、王保国教授担任科主任,现任科主任韩如泉教授,副主任为李淑琴教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麻醉科逐渐形成了以神经外科麻醉为主,临床、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的鲜明的科室特色,在国内外神经外科麻醉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担负着天坛医院的手术室麻醉、门诊手术麻醉、放射介入手术麻醉、危重症抢救治疗以及疼痛诊治等工作。目前有34个功能齐全的手术间,其中中心手术间 24 个、介入治疗 3 个、门诊手术室 2 个、胃肠镜室 1 个、院外神经外科手术间4个。此外,还建有麻醉后恢复室(PACU)和麻醉疼痛门诊。2008年手术量达14755台次,其中神经外科麻醉7700余例,神经介入麻醉1500余例,疼痛诊疗3500余例。

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针对本专业特点,在神经外科学、神经影像学、神经介入治疗与神经电生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步与成果,在国内麻醉学领域率先将术中唤醒技术应用于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已完成近300例,同时还成功实施了近7000余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管理,以及近万例神经介入麻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麻醉科还开展了术后镇痛、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慢性疼痛射频治疗等项目,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其中某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麻醉科现有工作人员62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22名,高年住院医21人,麻醉辅助人员6人。全科共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23人,整个科室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是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不断开拓创新的医疗团队。

科研是科室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命脉。自建科以来,累计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330余篇,有多部论著出版。麻醉科在科研领域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研课题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1项、北京市中医局项目1项以及院级科研项目6项,总经费700余万元。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人次(ASA入选6篇)、全国会议 29人次,交流论文21篇。在专业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7篇,SCI 3篇,同时还组织编写专著1部,参编书籍4部。

麻醉科十分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1991年举办了第一次全国神经外科麻醉会以。自2001年起先后6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学习班(研讨会),旨在将国际、国内神经外科麻醉及相关学科发展动态、新观念、新技术介绍给国内麻醉医师,提高各地区神经外科麻醉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神经外科麻醉学科的发展。2008年承办的首届亚洲神经外科麻醉与重症监测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尼、新加坡等国家的500余麻醉学者参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麻醉科的三位教授应邀出席并授课。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使我们逐步在神经外科麻醉领域树立了鲜明的天坛品牌。

2002年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成为北京市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以临床麻醉、重症监测与治疗以及疼痛研究为基本培训结构,借助科室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临床资源,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科点,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已经培养了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43人,这为本学科向高、精、尖方面发展不断注入着新鲜的血液。

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全体员工将本着“强化特色,均衡发展;临床立科,科研兴科”的基本原则,在临床、科研和教学方面齐头并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麻醉事业的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自1980年王忠诚院士创办至今,通过宋遵武、陆荣庆教授等老一辈放射学家的厚实铺垫,尤其在戴建平院长的领导下,经全科同志20余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建成为一个设备先进、医疗有特色、学术有成就的现代化科室。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专门从事神经影像学研究及诊疗的中心。

诊疗设备先进:神经影像中心拥有4台磁共振成像系统、3台CT机、3台DSA设备、1台ECT机和1台多普勒彩超仪;影像设备及相关配套后处理软件始终保持在国内领先,与国外基本同步。另外,神经影像中心还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纯数字的PACS系统,显著提高影像保存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技术力量雄厚:现有教授以及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神经影像中心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的5人。绝大多数学有专长。学科带头人戴建平院长及高培毅教授在神经影像研究方面造诣很深,被誉为“神眼”,其诊断结果被临床誉为“术前病理诊断”。

医疗特色明显:神经影像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先进的管理体制,在行政管理上采用“纵横交错”式模式,技术和护士按设备划组,进行纵向管理;医师采用横向分组,定期轮转制度。该管理模式大大推动了学科建设,并逐步创立了我们自己的医疗特色。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在国际的龙头地位为神经影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神经影像学科的快速发展也强有力的支持了神经内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

戴建平院长带领的科研小组的针刺-fMRI 的研究项目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在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血管性疾病的预防性诊断和早期诊断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①高培毅教授自行研究开发的脑CT灌注软件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其图像质量及参数标准明显优于国外CT扫描机自带软件处理系统及国内相关医学软件公司开发产品;②高培毅教授将脑梗的诊断提前到脑梗前期,其研究成果早于国外同类研究,通过CT灌注扫描及早的发现了一大批脑梗前期患者,使这些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节省了大批的医疗费用,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得到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医师的一致认可;③CT灌注扫描已被列为常规扫描,并成为神经介入治疗前诊断及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主要依据;④高培毅教授又将目光放在脑梗的预防性诊断方面,科内正在开发研究脑血流速度、血流状态的测定及脑血管弹性成像方面,已完成体模的成像,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预计此项研究将会使脑血管性疾病诊断又提前数年。

在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确立了在北京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①拥有诊断完成神经系统成像的先进影像设备、手段和一个高素质的技术群体;②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同类医院,只要病人配合,都能明确诊断;③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④与GE及Simens公司合作开发最先进的诊疗手段及技术,通过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进行脑肿瘤患者术前功能区定位及手术入路地选择。

在分子影像学研究方面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①能够成功的完成磁共振对比剂和神经干细胞的标记和细胞显像;②应用临床型MR仪观察到神经干细胞在动物脑组织内地迁移及分布。

科教成果累累:本学科承担的第一负责人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八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九五” 攻关课题1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项,北京市科委项目3项,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成果登记国家级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1项,北京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一等奖5项,北京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二等奖16项。本学科发表论文302篇,中华系列杂志165篇,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5篇,国外杂志5篇(包括AJNR、Rad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其它127篇。本科医师及研究生多次参加国外学术会议交流,科室每年派遣年轻医师到国外交流学习。出版著作主编9本,参编18本。本科室还多次承办大型学术会议,国际性学术会议包括第1届国际放射学学术会议,亚太地区国际介入放射学大会,第13届国际神经放射学大会;全国性学术会议包括中华医学会第8、10、12届全国放射学大会,第1、2、3届全国中青年放射学(英文)学术大会,中华放射学会第1、2、3届全国神经放射学大会,中华放射学会第1、2届全国磁共振成像学术会议。同时,多次举办全国性学习班,并为全国各地培养进修医生500多人。

展望21世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的全体医技人员将团结努力, 在以戴建平院长的带领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使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以下三个转变和建设目标,挤身为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学科。

学科建设关键: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单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形态学研究转变到在此基础上的以病理生理学为基础的功能学研究;从以解剖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和电子学为主的知识结构转变到在此基础上的以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计算机应用为主的知识结构;从以医师、技术员为主体的人员结构转变到以医师、生物医学工程师为主体的人员结构。

学科建设目标:将神经影像中心建设成为以功能/分子影像学,医学图像后处理/CAD,神经介入放射学以及循证医学影像学为稳定学术研究方向的,以研究脑血管病、脑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介入放射学为重点和特色的学科;建设成为上述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培养高级实用人才的基地。

神经影像中心的科训是: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