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ECT是什么

2.如何评价杨永信这个人?

MECT是什么

mect治疗真的-mect治疗癫痫吗

“Mect”,是一种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它的全称是不抽搐电休克疗法。

这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人为产生类似于癫痫发作的脑电活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病人基本不会感到疼痛,每次治疗约15-20分钟,一个疗程6-12次。该疗法安全有效,能迅速控制病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院。

扩展资料:

电疗(ECT,电休克治疗,或称电抽搐治疗)是从1933年开始应用的经验性治疗方法。其原理迄今仍未阐明,但疗效十分肯定。

最有效的是治疗抑郁症,特别是消除自杀意念,只要少数几次治疗,就可好转,所以很适合于难治的抑郁症。其次是紧张型木僵(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近年已较少见),可以立竿见影。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也有相当好的疗效。

百度百科--MECT

如何评价杨永信这个人?

《故事心理学——网瘾的应对策略》(节选)作者张铁军

这就是13号室。现在已经挂上了行为矫正治疗室的牌子,每一个被从这儿送进去接受治疗的小孩,在经过几十分钟之后,出来的时候都有了判若两人的改变,这被称之为奇迹。这样的奇迹经过媒体的传播之后,吸引了大量的家长送孩子到这儿来接受治疗。但是,之前的报道从来没有公开过:在这个房间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边是什么力量让孩子改变了。

?

13号室

杨大夫:这就是我们让你们感觉很神秘的所谓的13号室。

13号室,现在改为行为矫正治疗室。随着名称的改变,在这里所有的人,也把这个房间所做的“醒脑治疗”称作行为矫正,一张医院常见的床,一把椅子,两个柜子,一个放在墙角的氧气瓶等是这里的一切,但是又是什么让这种简单变得神奇?

?“电休克”对部分精神病有疗愈作用,对正常人则=法西斯酷刑。

电休克适应症

其一,一般为重症抑郁,包括单相和双相抑郁,妄想性抑郁以及继发性抑郁和脑卒中后抑郁;躁狂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尤其是一些急性患者或存在急性 情感 症状,紧张型患者;分裂样以及分裂 情感 性障碍;

其二,法西斯酷刑。

其三,杨大夫治网瘾。

?

附录“电休克”临床规范

第一,电休克治疗(ECT)。

电休克治疗(ECT),也称电抽搐治疗,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诱发癫痫,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即当一个电压作用于头部,对大脑发出足够的电子数(电量)产生了足够的电能(电压×电量),使足够的脑细胞膜产生同步去极化,从而使大脑细胞诱发产生一次抽搐,表现为癫痫大发作。

第二,禁忌证:

①体温>37.5°度;

②14岁以下儿童;

③65岁以上老年;

④妇女妊娠期。

杨大夫不分年龄实施电击,是缺乏医疗规范常识和职业操守,极端粗暴。

第三,低电量的METC没有治疗意义,所有的唯一作用就是“刑罚”:?

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通过适量的脉冲式电流的作用引起个案产生理想的痫样大发作脑电变化,从而使个案症状消除。

然而,低能量的电量在治疗中不足以引起个案产生理想的痫样大发作脑电变化时也就不能发挥MECT的治疗作用。相反,这些脉冲电流在无治疗效应的同时对中枢多个神经元(能)产生电刺激影响,使一些有助于激越行为的神经能处于“短路”样改变状态,使得个案的思维、心境等神经系统改变的化学递质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甚至可能出现:γ-氨基酸能神经兴奋性降低或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提高的改变,从而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MECT和药物之间的作用也有可能短期影响中枢DA与5-HT的平衡从而引发冲动、攻击行为等。

对精神病电休克治疗利用大剂量电流会出现意识丧失,此时反而痛苦度减少。而小剂量电流作用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意识清醒而痛苦就会更加强烈!试想,作大手术时而全麻疼痛?还是作小手术不用麻药疼痛?显然是后者!

点评

电休克是通过电击使个案丧失意识,并激发“癫痫发作”,而后用急救设备再抢救并作纠正治疗。其目的是,消除精神病症状。这一操作过程必须在急救室完成,而杨大夫的13号治疗室竟然没有抢救设备和药品,也没有术前检查和准备。电休克禁忌用于14岁以下儿童,杨大夫“施治”的恰恰是这一部分年龄的儿童。而且是3000余儿童被电击治疗,这意味着什么……?细思极恐!

?这让我想到了《红岩》里的“渣滓洞”——徐鹏飞循循善诱地说:“只要你供出你的党组织成员,你就可以从这里出去!”江姐回答到:“来到这里就没想出去。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的口中得到任何信息”

徐鹏飞气急败坏地吼道:上刑……,你你你说不说,到底说不说?!

附录:“13号室行为规则”

1.?不能吃巧克力;

2.?不能喝饮料;

3.?不能喝茶;

4.?不能上厕所锁门;

5.?不能谈论治疗;

6.?不能触碰人民币;

7.?不能对异性“盟友”产生好感;

8.?不能“自我矫情”;

9.?不能对过去念念不忘。

启发与思考

从这些从网戒中心走出的孩子,他们受到的伤害是深刻的,他们大多数选择封存过去,不愿意对任何人提起这段往事,只有少部分人愿意站出来发出声音。除了愤怒以外, 社会 、家长更要反思。前车之覆,后车当鉴,避免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