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是什么

中科院治癌疫苗最新消息-中科院治疗癫痫最新突破

生物电是生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电位和极性变化。它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类物理、物理一化学变化,是正常生理活动的表现,也是生物活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

2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动物体带电的事实,并利用电鳐所发生的生物电治疗精神病。18世纪末,L.伽伐尼发现蛙肌与不同金属所构成的环路相接触时发生收缩的现象,提出“动物电”的观点。但被伏特推翻证明蛙肌的收缩只是由于蛙肌中含有导电液体,将绑在青蛙肌肉两端的不同金属连接成闭合回路,这才是产生电的关键。

扩展资料

生物电医学运用生物电共振波对人体失衡的生物电进行矫正的技术。生物电是生命功能的本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的任何一种生命活动无不和生物电密切相关。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肌细胞等细胞在正常活动时有生物电产生,有病的时候生物电也发生异常。检测和分析生物电是否正常可以诊断疾病。如检测大脑神经细胞电的脑电图,检测心肌细胞的心电图,肌细胞电的肌电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生物电

新编辑方法可纠正89%致病DNA |“小柯”论文速递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

《自然》

● 新编辑方法可纠正89%致病DNA

美国哈佛大学David R. Liu小组在最新研究中报道了一种不需要产生DNA双链断裂以及不需要供体DNA的基因组编辑方法。2019年10月21日,《自然》在线发表了相关论文。

研究人员描述了一个名为prime编辑的方法,这是一种通用且精确的基因组编辑方法,它使用融合了工程逆转录酶的催化受损的Cas9将新的遗传信息直接写入指定的DNA位点,并使用主要编辑向导RNA进行编程,两者均指定了目标位点并编码所需的编辑。

研究人员在人类细胞中进行了175次以上的编辑,包括靶向插入、缺失和所有12种类型的点突变,而无需双链断裂或供体DNA模板。

研究人员在人类细胞中应用了主要编辑功能,以有效地纠正镰状细胞疾病和Tay-Sachs病的主要遗传原因,并利用少量副产物在PRNP基因中加入保护性转化,并将各种标签和表位精确插入目标基因座。

四个人类细胞系和原代有丝分裂后的小鼠皮层神经元以不同的效率支持prime编辑。

与碱基编辑相比,prime编辑在同源臂介导的修复、互补的优劣势等方面的效率和产物纯度方面提供了优势,并且在已知Cas9脱靶位点处的脱靶编辑比Cas9核酸酶低得多。

prime编辑大大扩展了基因组编辑的范围和能力,并且原则上可以纠正约89%的已知致病性人类遗传变异。

据介绍,大多数导致疾病的遗传变异很难有效纠正,同时产生过多的副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

● FSP1蛋白抑制细胞铁亡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ames A. Olzmann研究组研究发现,辅酶Q氧化还原酶FSP1以与GPX4蛋白平行的方式参与抑制细胞铁亡。相关论文2019年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使用合成致性CRISPR_Cas9筛选,研究人员鉴定出铁亡抑制蛋白1是一种有效的铁亡抗性因子。

数据表明,肉豆蔻酰化将FSP1募集到质膜,在其中它作为氧化还原酶起作用,从而降低辅酶Q10,生成亲脂性自由基捕获抗氧化剂,从而阻止脂质过氧化物的传播。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FSP1表达与数百种癌细胞系中的铁亡耐药性正相关,并且FSP1介导培养的肺癌细胞和小鼠肿瘤异种移植物中对铁亡的耐药性。

因此,这些数据确定FSP1是非线粒体CoQ抗氧化剂系统的关键成分,该系统与基于谷胱甘肽的经典GPX4途径平行起作用。

这些发现定义了一条新的抑制铁锈病的途径,并表明FSP1的药理抑制作用可能提供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使癌细胞对铁亡诱导的化学疗法敏感。

据介绍,铁亡是一种受调节的细胞亡形式,它是由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所引起。谷胱甘肽依赖性脂质氢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通过将脂质氢过氧化物转化为无毒脂质醇来预防肥大病。

铁亡与细胞亡有关,该细胞亡是几种退化性疾病的基础,通过抑制GPX4诱导铁亡可作为触发癌细胞亡的治疗策略。

但是,在癌细胞系中对GPX4抑制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这表明其他因素决定了对铁亡的抗性。

相关论文信息:

《自然—方法学》

● 深度学习助力蛋白质工程

美国哈佛大学George M. Church研究团队利用基于序列的深度表现学习,对合理的蛋白质工程化设计进行了统一化建模。10月21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方法学》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未标记的氨基酸序列,以将蛋白质的基本特征提炼为统计上的表现形式,其在语义上丰富并且在结构、进化和生物物理上都有扎实的基础。

研究人员表明,基于这个统一表现构建的最简单模型可以广泛应用,并且可以推广到序列空间上的不可见区域。

这一数据驱动的方法可与最新方法竞争,从而预测天然和从头设计的蛋白质的稳定性,以及分子多样性突变体的定量功能。

UniRep还可以在蛋白质工程任务中将效率提高两个数量级。UniRep是蛋白质基本功能的通用总结,可用于蛋白质工程信息学。

据介绍,合理的蛋白质工程需要对蛋白质功能的全面了解。

相关论文信息:

《自然—遗传学》

● 科学家绘制皮层下大脑结构的遗传图谱

荷兰伊拉斯谟医学中心M. Arfan Ikram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中心Claudia L. Satizabal等研究人员,描绘了38851名个体皮层下大脑结构的遗传结构。2019年10月21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使用CHARGE、ENIGMA和UK Biobank数据库的近40000名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定了与伏隔核、杏仁核、脑干、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和丘脑体积相关的常见遗传变异。

研究人员发现皮层下体积的可变性是可遗传的,并确定48个显著相关的基因座。

利用基因表达、甲基化和神经病理学数据对这些基因座进行注释,研究人员确定了199个基因可能与神经发育、突触信号传导、轴突运输、细胞凋亡、炎症/感染以及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易感性有关。

这组基因对于与神经发育表型有关的果蝇直系同源物显著富集,表明进化上保守的机制。

这些发现揭示了大脑发育和疾病的新型生物学机制和潜在药物靶标。

据悉,皮层下大脑结构是运动、意识、情绪和学习所不可或缺的。

相关论文信息:

《自然—免疫学》

● 中科大科学家发现共生病毒维持肠道稳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周荣斌、江维、朱书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肠道共生病毒通过非经典的RIG-I信号来维持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相关论文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研究人员表明,共生病毒对于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的稳态至关重要。从机理上讲,抗原呈递细胞中的胞质病毒RNA感应受体RIG-I可以识别共生病毒,并通过不依赖于I型干扰素的方式维持IEL。

通过白介素15给药恢复的IEL逆转了共生病毒减少的小鼠对葡聚糖硫酸钠引起的结肠炎的敏感性。

总体而言,这些结果表明,共生病毒通过非经典的RIG-I信号维持IEL,并因此维持肠道稳态。

据悉,人们普遍关注共生细菌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但共生病毒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尽管宏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健康的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含有各种共生病毒,并且这些病毒的共生失调可能与炎症性疾病有关,但仍然缺乏因果关联性数据和潜在的机制来了解共生病毒在肠道中的生理作用稳态。

相关论文信息:

● 线粒体片段化限制NK细胞肿瘤杀伤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魏海明课题组和田志刚课题组合作揭示,线粒体片段化限制天然杀伤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监控。相关论文2019年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天然杀伤细胞在肿瘤监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肝癌中浸润肿瘤的NK细胞在其细胞质中具有小的、破碎的线粒体,而肿瘤外部的肝NK细胞以及周围的NK细胞具有正常的大的管状线粒体。

这种片段化与降低的细胞毒性和NK细胞丢失相关,导致肿瘤逃避了NK细胞介导的监测,这预示着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很低。

缺氧的肿瘤微环境驱使NK细胞中雷帕霉素-GTPase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的机械靶标持续活化,导致线粒体过度分裂成碎片。

线粒体片段化的抑制改善了线粒体的代谢、存活和NK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这些数据揭示了一种免疫逃逸的机制,该机制可能是可靶向的,并且可以激发基于NK细胞的癌症治疗。

相关论文信息:

● 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促进T细胞代谢与存活

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Shannon J. Turley、W. Nicholas Haining以及哈佛医学院Arlene H. Sharpe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通过表观遗传重塑促进T细胞的代谢与存活。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2019年10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学》。

研究人员发现,与FRC的接触增强了细胞因子的产生,并通过白介素6在新激活的CD8阳性 T细胞中重塑了染色质的可及性。

这些表观遗传学变化促进了代谢重编程,并通过差异转录因子的活性放大了生存途径的活性。因此,FRC的调控显著增强了病毒特异性CD8阳性T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并增强了它们向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分化。

这项研究表明,FRC的作用不仅限于限制T细胞扩增,它们还可以影响CD8阳性T细胞的命运和功能。

据介绍,淋巴结FRC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来响应活化T细胞的信号,这抑制T细胞增殖并限制了扩增的T细胞池的大小。

与FRC的相互作用是否还支持活化的CD8 阳性T细胞的功能或分化尚不清楚。

相关论文信息:

《自然—医学》

● 肠道病毒或与急性弛缓性脊髓炎有关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Michael R. Wilson课题组发现,泛病毒血清学提示肠道病毒与急性弛缓性脊髓炎发病有关。相关论文2019年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

使用表达从所有已知脊椎动物和虫媒病毒来源的481966重叠肽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研究人员对患有AFM和其他小儿神经疾病对照儿童的脑脊液进行鞘内抗病毒抗体的研究。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AFM CSF RNA的元基因组下一代测序。

使用VirScan,相对于对照,AFM病例的CSF显着富集的病毒家族是Picornaviridae,其中最富集的Picornaviridae肽属于肠病毒属。

EV VP1 ELISA测试证实了这一发现。mNGS未检测到其他EV RNA。

尽管很少检测到EV RNA,但与对照组相比,泛病毒血清学经常在AFM中鉴定出高水平的CSF EV特异性抗体,这为非脊髓灰质炎EV在AFM中的因果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研究人员介绍,自2012年以来,美国小儿AFM出现了两年一度的飙升。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非脊髓灰质炎性EV是一种潜在病因,但在CSF中很少检测到EV RNA。

相关论文信息:

● mTORC2抑制或可治疗Pten缺失引起的神经疾病

美国贝勒医学院Mauro Costa-Mattioli研究组近期发现,mTORC2的治疗性抑制可挽救与Pten缺乏相关的行为和神经生理异常。相关论文2019年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

研究人员表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信号转导靶标的失调,是由两种结构和功能上不同的复合物,mTORC1和mTORC2介导的,涉及了几种神经系统疾病。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中的功能丧失突变个体易于发展为大头畸形、自闭症谱系障碍、癫痫发作和智力障碍。

通常认为,与PTEN丧失和其他mTOR病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是由于mTORC1介导的蛋白质合成的过度激活引起的。

使用分子遗传学,研究人员出乎意料地发现,mTORC2基因的缺失延长了寿命,抑制了癫痫发作,挽救了ASD样的行为和长期记忆,并使缺乏Pten的小鼠大脑中的代谢变化正常化。

在一种更具治疗倾向的方法中,研究人员发现,针对mTORC2定义成分Rictor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以特异性抑制mTORC2活性,并逆转青春期Pten缺陷型小鼠的行为和神经生理异常。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mTORC2是与Pten缺乏症相关的神经病理生理学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治疗性减少可能成为一种针对mTOR信号失调神经系统疾病的有前途且广泛有效的转化疗法。

相关论文信息:

合作事宜:.cn

投稿事宜:.cn

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负氧离子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负离子对人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空气负氧离子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空气微粒,它像食物中的维生素一样,对人的生命活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负氧离子对人体乃至所有生物都具有良好的效应,它的存在会帮助人体回复到天然的平衡状态。负氧离子可通过对人呼吸道或皮肤的刺激引起其神经反射,并影响全身各系统,从而起到促进新陈代谢、预防流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恢复人体平衡的功效。

负氧离子通过口鼻或直接通过皮肤进人机体,能引起5-羟色胺分解成一个无毒的副产物5-羟吲哚基乙酸,这一副产物经过尿排出体外,从而消除危害。当负氧负离子进入人体后,还能引起一系列良性反应。最明显的有:①激活细胞生命力、最大限度发挥各器官生理机能,修复受损机体等。人体内细胞生长所需的去氧核酸与核糖核酸结合,就需要大量的负氧离子;②负氧离子对人体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它还可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③防治、改善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对健康影响很大,因为负氧离子不能在体内长时间贮存,但可以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直接参与人体能量物质的变换,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吐故纳新的目的;④调节荷尔蒙分泌及细胞电位,促进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与抵抗疾病能力。负氧离子还具有消除紧张,镇静、清醒作用,可提高办公效率。长时间的处于较好的负氧离子环境中,对稳定人的情绪,恢复体力,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如精神抑郁、高血压、哮喘、冠心病等,都极为有益。根据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空气负氧离子通过肺部的呼吸及神经和血液作用于人体,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有益的效应。

(1)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系统绒毛的清洁工作效率 吸入负氧离子30min后,肺能多吸收20%的氧气,多排出14.5%的二氧化碳,因而可以减轻气喘病人的痛苦。

(2)增强人体免疫力 可改变机体的反应性,活化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增加肌体的抗病能力,负离子能提高机体的解毒能力,使激素的不平衡正常化,并能够消除人体内因组胺过多引起的不良反应,避免过敏性反应及“花粉症”的发生。

(3)空气负氧离子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肌营养,使周围毛细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还能使血液中的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增加,血流减慢,球蛋白增加,pH值升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液黏稠度增加。空气负离子对白血球降低患者有明显疗效,对于Ⅱ期高血压、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病、心绞痛、眩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溃疡病、糖尿病、贫血,烧伤、萎缩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4)可降低血压,增强心肌功能、改善睡眠,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有较高的活性,有很强的氧化还原作用,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原生质活性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菌杀菌的目的。并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5)负氧离子能刺激人体上皮再生,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免疫能力 由于它和空气中的灰尘、病毒、细菌等有非凡的结合能力,所以它能除尘、灭菌,具有防病、消毒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6)使人精神振奋,想像力增强,并增强警觉性 对于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的人们,如运动员等,使用负氧离子可以迅速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从事易出差错工作的人们,如打字员、话务员、财务员、会计等,使用空气负氧离子,可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愉快,从而减少工作差错。在运动医学中,负氧离子已经成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一种手段,用来帮助那些体力消耗大的运动员更快地消除疲劳。

(7)负氧离子对老年人的睡眠、精神情绪等均有好处,可以防治某些老年病,因而可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1991年10月,在国际自然医学第13次会议上,森下敬一作了对广西巴马县的考察报告,该县总人口22.4万人,百岁以上66人:百岁率为30.8/10万。会上确认广西巴马为世界第五长寿之乡,导致长寿的因素很多。在自然因素中,该地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每平方厘米高达数千个,溪谷河畔地带,可达2万个以上,特别是在骤雨过后,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更高。

在负氧离子含量高的地方,空气清新,一般都是长寿老人比较多的地区。如上海的长兴岛、横沙岛空气新鲜,负氧离子浓度极高,该地区长寿老人比例较高。

世界上三个著名的长寿地区:厄瓜多尔的利巴姆巴、前苏联的高加索山区、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罕萨。这些长寿地区都地处山区,气候宜人,经常受到自然界的宇宙射线、紫外线、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使这里的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这些负氧离子中和了这里空气中的有害混合物,不仅帮助人们消除细菌、病毒、癌细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具有振奋精神,促进睡眠,消除呼吸道炎症,缓解支气管炎等功效,从而增加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负氧离子还能舒张末梢血管,消除紧张或疲劳,降低或稳定血压,使得这里的居民身体强健,延年益寿。

目前人类在生态负离子(负氧离子)发生技术上已有了重大的突破。美国艾欧史密斯公司旗下的山东济南新活健康电器有限公司研发的森肽基负离子(负氧离子)生成机采用了两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负离子转换器技术和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可以制造出等同于大自然的生态级负离子(负氧离子)。且负离子(负氧离子)浓度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6000万以上。

体内培植牛黄什么作用?

体内培植牛黄什么作

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课题 “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研制成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体外培育牛黄可以替代天然牛黄使用,并将体外培育牛黄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牛黄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由于受来源限制,天然牛黄资源极度稀缺,价格十分昂贵。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禁止天然牛黄进口后牛黄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不仅突破了部分重要的传统名贵中成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牛黄类产品的深入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而且大大降低了牛黄类产品的生产成本,为牛黄类产品在疾病防治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体外培育牛黄的产业化发展,可望为国家新增产值数十亿元,创造利税近十亿元。

“千金易得,牛黄难求”。牛黄一直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原料,不仅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药用史,在世界上也是公认的珍贵稀有药料。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牛黄资源的稀少,我国利用几种生化原料混合制成人工牛黄粉,解决了当时市场对牛黄原料的大量需求。人工牛黄粉中含有非结合型胆红素、猪去氧胆酸等成分。猪去氧胆酸是鉴别牛黄真伪的重要指标,含猪去氧胆酸的牛黄是伪品。非结合型胆红素的含量越高对人体越有害。人工牛黄粉所含有的胆酸,其功效主要是消炎,由于人工牛黄粉中的胆红素和牛磺酸的含量几乎为零,因此人工牛黄粉对中枢神经无作用。所以用人工牛黄粉入药,只能制成普通的消炎药,而不能用于安宫牛黄丸等急重病药。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蔡红娇教授经过30余年矢志不渝的艰苦研究,结合传统医药学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成功研制出天然牛黄的最佳替代品——“体外培育牛黄”。这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以及对中药有效成分特别是其成分含量实行准确控制的重大突破。此技术专利荣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成为国家一类新药。该成果还作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被列入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双高一优”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蔡红娇教授被誉为“牛黄之母”。

体外培育牛黄在国家发明专利及新药证书审批时已经过多次国家权威部门审核、认定、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培育牛黄无论是性状、结构、成分、含量还是功能主治均与天然牛黄一致,无毒副作用并集中了优质牛黄的优点。体外培育牛黄无论是胆红素、胆酸、去氧胆酸含量,还是在各种微量元素及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比天然牛黄更为稳定和可控,而且标准更高,药效更为优良稳定。体外培育牛黄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独具特色;原料丰富易得,不加添加剂;培育工艺科学,周期短,成分含量稳定;临床观察证明,疗效好,与天然牛黄治愈率、显效率一致;生产成本低于天然牛黄,适合工业化生产,从而使普通消费者享受优质牛黄的神奇功效成为可能。

体外培育牛黄的成功面市,也为牛黄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市场容量,为我国传统中药的研究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牛黄即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是一味十分稀缺但药效显著的中药。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其中天然牛黄90%以上依赖进口,但2002年以后为防止疯牛病的输入,国家已明令禁止,因此目前人工牛黄占有98%的市场份额。但人工牛黄的成分、结构、药效与天然牛黄相去甚远。

武汉健民持股45%的子公司健民大鹏药业拥有体外培育牛黄一类新药,研究表明,该药性状、结构、微观结构、成份、含量均与优质天然牛黄一致,且主要药理成分较之天然牛黄质量更加稳定、可控,因此得到政府和专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并被收录入《药典》。经专家认定,可与天然牛黄等同使用。SFDA发出通知称,42种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可以用其代替天然牛黄。

但体外培育牛黄的市场培育较困难,由于市场对其认识并不完全清楚,再加上中药提倡使用道地药材,因此上游生产厂家、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不易,这对于健民的营销能力是一大挑战,但公司从去年开始逐步进行营销机制的改革,明年营销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我们认为,体外培育牛黄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品种,其技术、疗效方面的风险较小,成功与否与公司的市场推广能力密切相关。我们分为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个方面分析该药的市场前景,预计其2006年对公司EPS贡献分别为0.164元、0.123元、0.082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2006年该药的销售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销售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时间表可能推迟到2007年。

牛黄简介:什么是牛黄?

牛黄即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是备受我国中医界推崇的一味名贵中药,具有清心、开窍、凉肝、息风、解毒功能,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厥抽搐、中风痰迷、癫痫发狂、咽喉肿瘤、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疾病。

牛黄研究发展简介

据统计,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仅为0.021%,由于十分稀缺但药效显著,自古就有“药中之贵,莫过于牛黄”之说。为解决供需矛盾,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天然牛黄的替代品。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曾模拟天然牛黄的主要成分,利用胆红素、胆酸、胆固醇、无机盐、猪去氧胆酸和68%的凝粉混合制成人工牛黄粉入药。

70年代,科研人员开始模拟天然牛黄的体内形成过程研制牛黄。他们剖腹切开牛胆囊,将尼龙丝网缝扎在胆囊粘膜上,注入细菌,2-3年后再剖腹取出,从网上刮下带**的物质及粘液,经干燥成粉末,得到体内培植牛黄。

上世纪70年代,在中科院院士裘法祖教授的指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蔡红娇教授等开始进行体外培育牛黄研究,他们通过模拟牛体内胆结石形成的生化过程,在体外牛胆汁内培育牛胆结石获得成功。

市场现状我国药典记载,含有牛黄成分的中药制剂组方有600多种,目前国内企业每年需求量约在5000公斤左右,而我国市场可供量不足1000公斤。2002年以前,我国天然牛黄90%依赖进口。2002年以后,为防止疯牛病的输入,国家多次发文严令禁止牛源性制品,特别是天然牛黄进口,致使其供应更为紧张。体内培植牛黄虽然疗效、性能接近天然牛黄,但工艺复杂,品质个体差异大,质量不稳定,培育时间长,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处于有行无市的局面。人工牛黄技术简单,可进行工业化生产,缓解了市场对牛黄原料的大量需求,目前在市场份额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其成分、结构、药效与天然牛黄相去甚远,目前用其入药的中药品种多是清热解毒的低档中成药。

武汉健民体外培育牛黄市场前景分析武汉健民体外培育牛黄的来龙去脉体外培育牛黄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蔡红娇教授等研制成功,于198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997年12月获得中药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成为建国以来第四个国家一类新药,湖北省第一个一类新药。1999年11月,大鹏药业以以2835万元独家买断体外培育牛黄专利权及新药技术。买下该技术后,大鹏药业于2001年取得体外培育牛黄工业化生产设备技术专利,并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完成了体外培育牛黄指纹图谱研究,并投资建成体外培育牛黄GMP生产基地。

2005年5月,武汉健民发布公告称,将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投资5850万元组建武汉大鹏药业有限公司并持有45%的股权。健民此举主要是看好大鹏药业的体外培育牛黄这个品种。

体外培育牛黄的优势得到政府和专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2003年9月,SFDA药典委员会组织全国十余名中医药知名院士、专家教授召开了体外培育牛黄专家考察评议会,专家一致认为:体外培育牛黄工艺成熟、质量稳定、安全有效,与天然牛黄可以等同使用。

2004年1月21日,SFDA发出《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42种)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但不得以人工牛黄替代;其他含牛黄的品种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或人工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

2005年7月,SFDA将体外培育牛黄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并正式批准体外培育牛黄可以替代天然牛黄使用。

性价比突出的天然牛黄替代物通过研究发现,在体外牛胆囊胆汁内培育的牛黄(牛胆红素钙结石)其性状、结构、微观结构、成份、含量均与优质天然牛黄一致,且主要药理成分较之天然牛黄质量更加稳定、可控,适合工业化生产。此外,体外培育牛黄的价格相对天然牛黄具有较大的优势。虽然同人工牛黄相比,体外培育牛黄价格上高出数倍,但其性能和疗效,却是人工牛黄无法比拟的。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企的技术壁垒无仿制之忧健民拥有关于体外培育牛黄的相关专利:一种人工体外制作牛胆结石的方法(专利号:89100505)、利用天然牛胆汁在动物牛体外培育药用牛胆结石的方法(专利号:01133550)和体外培育牛黄生产设备偏心摇转机专利(专利号:ZL99238345.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技术上的独占性。此外,此项目为专利发明人数十载的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后来者很难进行仿制。

体外培育牛黄的劣势大鹏药业虽然1999年就获得了体外培育牛黄技术,但却一直未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健民获得此项技术后,同样面临着以下困难:

1)由于宣传不够等原因,市场对体外培育牛黄的认识并不完全清楚,再加上中药提倡使用天然道地药材,因此上游生产厂家、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非一朝一夕,此外,市场培育还取决于公司的营销推广能力,因此市场培育周期可能较长;2)SFDA规定的42种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中,许多品种的生产厂家如果改用体外培育牛黄代替人工牛黄,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可能因此造成多种药品停止生产。

体外培育牛黄能带来多少收益?

我们分为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个方面分析体外培育牛黄的市场前景,由于牛黄制剂的品种较多,毛利率及销量参差不齐,所占比例不高,因此暂不予考虑,仅考虑牛黄原料药的市场前景。

健民拟依据目前的实际销售情况与市场前景逐年安排牛黄产量,分5年达产,达产年生产体外培育牛黄原料药5000公斤。以2006年产量1000公斤,牛黄价格5万/公斤计,一类新药的毛利率较高,以80%计,由于前期推广的困难,假设各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0%,武汉健民持有健民大鹏药业45%的股权,假设总股本7670万股不变,体外培育牛黄至少能为健民每股收益增加0.082元。

我们的预测仅仅考虑了原料药的销售情况,此外,健民大鹏药业还拥有0.3克单方制剂、牛黄痔清栓、牛黄小儿退热贴等多个牛黄制剂,这些药品的市场目前仍处于前期的培育阶段,公司的主要精力仍集中在原料药方面,实际上原料药的推广成功也能够带动制剂的销售。

我们认为,体外培育牛黄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品种,其技术、疗效方面的风险较小,尽管牛黄市场容量巨大,但我们目前无法从市场容量和占有率方面评估该药的前景,因为该药的市场容量和占有率是具有弹性的,其成功与否与公司的市场推广能力密切相关。公司从去年开始逐步进行营销机制的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营销网络正处于梳理之中,改革的阵痛在所难免,这在公司今年的业绩中已有所体现,但明年公司营销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公司目前对于该药并未采取“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而只是进行“探路”性质的市场推广,因为对于上游生产厂家来说,毕竟消费者对体外培育牛黄入药能否接受非一朝一夕之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2006年该药的销售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认为,该药的销售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时间表可能推迟到2007年。

用?